一條全長1.8公里、建設規模達到100萬平方米的華中最大珠寶街,將現身于武漢南望山腳下,為東湖之濱增添一顆耀眼明珠。
文章摘自:一覽珠寶英才網
一條全長1.8公里、建設規模達到100萬平方米的華中最大珠寶街,將現身于武漢南望山腳下,為東湖之濱增添一顆耀眼明珠。
4月30日上午,武漢市魯磨路,中國地質大學校門外,中地黃金旗艦店開業。
那一年,李長安第一次提出“中國(武漢)珠寶城”的概念,建議打造武漢新的投資熱點和城市名片。當年,中部地區的珠寶業發展比較滯后。“武漢需要這樣一條街,增強文化氣質,提升城市功能。”他分析,珠寶產業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其設計、生產、加工、銷售等需要大量的勞動者參與,發展這種低碳產業,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
借力中國地質大學珠寶鑒定等獨具特色的教育資源,學校門口的珠寶市場生意火爆。“當時以擺地攤為主,消費者認可這里的質量和價位。”李長安說,不少在校學生以此為副業,能賺一筆不菲的零花錢。
多年來,李長安一直為“打造中國(武漢)珠寶城”奔走呼吁。
2008年,武漢市洪山區開始謀劃、改建珠寶街;洪山區還曾派人赴英國伯明翰實地考察,研究“珠寶之城”的發展歷程。
2013年,魯磨路珠寶一條街公開征名,最終“武漢·珠寶谷”奪魁。洪山區表示,將投資100多億元把珠寶谷建成武漢文化旅游特色街區。
尷尬的現實是,魯磨路上的諸多珠寶店鋪惡性競爭、各自為戰。“大魚吃小魚,誰能虧得起,誰能忍住疼,誰就能獲利。但長此以往,不利于行業發展,大家應齊心協力,提高服務品質,共同做大蛋糕。”一位珠寶行負責人表示。
眼下,洪山區已啟動魯磨路珠寶街的升級行動。內容包括,興建珠寶交易市場,將小店面統一規劃經營,將這片區域打造成珠寶設計、珠寶文化鑒賞、珠寶展示交易與旅游購物相結合的產業集群,計劃2020年產值達到500億元。
目前,洪山區政府已與中建三局二公司簽訂《洪山區魯磨路珠寶一條街開發合作協議》,致力于建設中國最大的珠寶二次集散中心、珠寶精加工群、中國最專業的玉石珠寶展示廳及培訓認證基地,建設中國唯一綠松石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