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時代,紡織工業是發展中國家的永續產業,也是社會經濟轉型的基礎行業。有社會輿論稱這樣的制造業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邊緣化”了,中國應該更多關注高新技術、信息化產業等方面。沒有制造談何商貿?沒有產成品,哪來消費品?可是如何幫助紡織業進行產業轉型,才是真正面臨的世紀課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品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對保證中國外匯儲備、解決社會就業都至關重要,紡織業在中國是一個勞動密集程度高和對外依存度較大的產業,紡織產業究竟動向如何,成為了一個關系民生、就業等社會問題的大問號。
在宏觀經濟層面,家紡英才網調查員認為,中國經濟現在正處在一個增長速度的“換檔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過去一些經濟政策負作用的“消化期”——“過去30多年增長9.8%,但是近兩年經濟增長速度幾乎是逐年下行,盡管去年三季度,包括前年年底的經濟增長速度讓我們看到了一種企穩狀態,但總體上講,這個企穩回升的狀態還是十分的不穩固。”
“紡織人面臨的市場現在被各種各樣的自由貿易協定切割,四分五裂,曾經的低成本已經不再是優勢,GDP從過去10年年均增長10.7%降到7.7%,但我們要看到紡織工業全社會研發創新支出占GDP的比例增長和服務業增長值比例都是過去10年最好的。這說明求變是生存準則,誰結構早調整誰就早主動。”家紡招聘行業先鋒認為,紡織產業已經進入“用資本輸出帶動產業價值鏈全球布局”的新階段。
不曾忘記,家紡聯盟統計,2013年紡織企業訂單普遍減少,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主“不好過年”的情景。但步入2014年,外部經濟逐漸走向好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業內專家普遍看好出口。
全球化背景下,美國的產業用紡織品仍然獨領風騷,德國的紡織機械現在仍占據了全世界紡機的1/3,韓國的印染業也非常發達,連印度也把紡織產業作為它的一個主導產業。
信息化時代,紡織工業是發展中國家的永續產業,也是社會經濟轉型的基礎行業。有社會輿論稱這樣的制造業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邊緣化”了,中國應該更多關注高新技術、信息化產業等方面。沒有制造談何商貿?沒有產成品,哪來消費品?可是如何幫助紡織業進行產業轉型,才是真正面臨的世紀課題。
電子商務對于我們中國市場的結構的調整和產品價格走勢影響已經愈演愈烈。比如去年最后幾個月,整個衣著類紡織品價格的增長幅度持續低于全社會商品價格的同比增長,這意味著新商業模式面前,紡織行業特別是它的市場價格,具有深度調整空間。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目前三屆理事會105家理事單位中,擁有電子商務平臺32家,電商服務園區8家、產業帶11家。32家電子商務平臺中,僅在2012年最高交易額即達80億元,專業市場電子商務交易額占市場實體交易額比重逐年上升,分別為2011年10.43%、2012年16.2%,2013年超過23.33%。
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服裝應該有“再認識”,就是不能簡單地只算中國的服裝產量,同樣一個老板,運用電子商務后,他可能把資本放在了孟加拉,總部放在了香港,所以電子商務將是改變紡織產業未來的重要方式,未來的電商可能代表的是全球市場。
引自:電商改變紡織產業未來 作者:Lor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