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木本糧油亟須補齊機械化短板
發布時間:2014-09-17 新聞來源:糧油市場報
這幾天,河南嵩縣大章鎮閆溝村的青皮核桃園大豐收,總產量超過600噸,銷售收入將達40余萬元。“這里原是荒山坡,幾年前整地造林種果,不但山青了,還成了俺們的‘聚寶盆’,僅核桃種植人均就能增收1700余元。”一位村民高興得合不攏嘴。
9月12日從河南省林業廳了解到,由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和省林業部門組成的聯合調研組調研發現,木本糧油在河南省發展勢頭良好,在糧食增產壓力持續加大、植物油對外依存度不斷走高的大背景下,不但能實現生態富民,還能成為人們吃飽吃好的強大“后備軍”。
調研組專家、省林業廳總工程師楊朝興表示,河南省發展木本糧油基礎好,不但樹種分布廣泛,大棗、板栗等種植面積和產量還居全國前列。河南省7500多萬畝林業用地,若用1/4發展木本糧油,年產量至少可增加50億斤,完全可能形成新型糧油主產區。
“木本糧油富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有‘血液營養素’、‘植物腦黃金’之稱。”楊朝興說,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場需求擴大,農民將獲得更多經濟效益。
調研組在鄭州和洛陽調研時發現,僅最近3年,兩市就新發展木本糧油58.9萬畝。由于占用的大多是荒山和“靠天收”的崗坡薄地,貧瘠的山坡地在“產糧出油”的同時,生態效益也十分顯著。
木本糧油生命力強,可以上山下灘,不與糧爭地,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效合一”。但調研發現,不少地方林業機械化程度低,挖坑、病蟲害防治、剪修、采摘等還多為人工,效率低下,嚴重制約了產業發展提升,產品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機械化。隨著林區勞動力越來越少、成本越來越高,靠林業機械提高生產率和產品質量越來越迫切。”調研組建議,為河南省木本糧油產業大發展提供先進實用的技術裝備,不妨將林業機械列入農機補貼目錄。
同時,由于發展木本糧油前期投入較大,見效周期長,調研組建議各地加大對木本糧油發展的扶持力度,并將木本糧油列入農業直補范圍。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