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吸塵器,做天下無霾的幸福人
發布時間:2015-12-26 新聞來源:長城網
11月,進入供暖季。供暖,意味著燃煤量增加。冬季本就是霧霾多發季節,溫暖的同時,如何減少污染物排放?日前,記者到石家莊、廊坊等地采訪發現,各地都把削減燃煤作為防治大氣污染的首要任務,一方面推廣使用天然氣、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另一方面則嚴控煤炭質量,加大煤炭清潔利用。目前全省燃煤供熱鍋爐“煤改氣”改造已完成3890萬平方米。預計到2017年民用煤、農業用煤基本實現潔凈煤替代。
入冬以來,霧霾頻頻來襲,以致于有網友吐槽:“空氣凈化器、防霾口罩銷售火爆,機動車限行、中小學停課漸漸成為常態,等風來成了人們共同的期盼。”而霧霾產生的原因,專家認為,近來重污染過程中污染物來源按貢獻依次是:燃煤、機動車、工業源和揚塵。河北以煤炭為抓手,加大煤炭清潔利用力度,無疑是抓到了治霾的肯綮。而到2017年民用煤、農業用煤基本實現潔凈煤替代。這樣的治霾時間表和路線圖,顯然值得期待。
其實,大力推動“煤改氣”、煤炭清潔利用,只是河北“霾”頭治理的一部分。河北的空氣治理這盤棋下的有多大,還是數據最有說服力。“壓縮煉鐵產能1546.5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3918萬噸、平板玻璃2533.5萬重量箱;全省80%具備改造價值的老舊住宅完成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全部淘汰黃標車......。”顯然,這反映了河北“霾”頭治理的決心和力度,更體現了河北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政治擔當。
對公眾而言,霧霾治理成效如何?當然是要“眼見為實”。而當前階段,大規模的治理投入,并未從根本上遏制霧霾的肆虐。這樣的觀感不佳,不僅給相關部門造成巨大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公眾的不滿情緒。“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面對日益嚴峻的大氣污染,絕對沒有任何理由可講,更沒有任何退路可言。唯有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戰勝霧霾,才能打贏治霾殲滅戰,贏得公眾的信賴。
“霾”頭治理,冀往直前。目前就河北而言,必須要兩好手抓。一是抓眼前治理。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關閉落后產能,推進清潔能源利用,短時間內打好治霾攻堅戰,力爭“污染嚴重的城市退出全國空氣質量后10位”。更重要的是,要以京津冀一體化為契機,抓緊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通過綠色經濟、創新經濟和“供給側改革”,不斷提高發展的含金量,從而拔除污染產生的根。
當然,治霾是全體民眾共同的訴求,也是轉型中國的時代考卷。而答好這份試卷,需要匯聚每一個民眾的點滴努力。比如,對視線可及的污染,不再視而不見,而是及時撥打12369舉報;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少開一次車,少點一顆煙,多用一盞節能燈泡;即使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也要懂得防控污染。唯有如此,才能打贏這場治理霧霾的全民戰爭。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做幸福的人,而不是堅強的吸塵器。因此,“十面霾伏”不能阻擋住我們追求幸福的腳步。“霾”頭治理,冀往直前。讓我們攜起手來,同呼吸、共奮斗,共同追求的“天下無霾”的幸福。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