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1300億美元的巨無霸“陶氏杜邦”將誕生
發布時間:2015-12-12 新聞來源:塑料英才網
國際兩大化工巨頭陶氏化學(下稱“陶氏”)和杜邦公司合并的消息,在北京時間12月11日傍晚終于得以證實。雙方同時宣布了這一震動全球工業界的重磅交易,未來的新公司被定名為“陶氏杜邦”,彼此各持50%股份。
若順利獲得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的批文,該合并會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陶氏杜邦也一躍為市值高達1300億美元左右的新企業。不久后,新的“陶氏杜邦”公司還會派生出三家完全獨立的上市子企業,分別專注于農業、材料科學和特種產品。這也意味著,目前的陶氏、杜邦兩大公司所有業務板塊將做重新組合。據陶氏預測,此舉為雙方帶來的成本協同效益有望達到30億美元。
截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稿時,陶氏、杜邦中國網站仍在噤聲,雙方的國內公司發言人也沒有對此發表任何的口頭評價?赡苁鞘艿降拉偹怪笖迪碌霸摵喜⑾⒁烟崆搬尫诺挠绊懀癯渴毡P時,陶氏與杜邦公司的股價雙雙下滑了2.8%和5.51%。
據交易條款,杜邦股東手中的每股股票將可獲得1.282股的陶氏杜邦股票,陶氏股東的每股股票可獲1股陶氏杜邦股票。兩公司的現有股東,也將各自擁有新公司約一半的股份。
陶氏首席執行官利偉誠將會擔任合并后新公司的執行董事長,而杜邦公司上任還不足2個月的首席執行官溥瑞廷則會繼續保留現有CEO的職務,出任新公司首席執行官。兩人的職位安排似乎與新企業名稱“陶氏杜邦”有著某種不言自明的默契。未來,這家新型巨無霸的董事會成員將高達16名,陶氏和杜邦各占8人。
利偉誠在評價這場空前的合并案時說,“這項交易改變了行業的游戲規則。十年來,行業經歷了結構性的轉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也是空前的,它要求每家公司都要有預見性、靈活性并專注于執行。我們一直希望能將杜邦和陶氏這兩家創新與材料科學行業的佼佼者結合,這一愿望終于得以實現。”
根據方案,新的陶氏杜邦公司會有三家子公司,未來將公開上市。在陶氏看來,每一個子公司都具有創新能力,可增強產品組合和全球業務規模、集中資金分配、擁有獨立的競爭地位。這次合并,也是繼陶氏2009年4月完成對羅門哈斯的并購后的新一輪業務整合。
《第一財經日報》翻查了相關公告看到,新的三家子公司中,第一家為專注農業領域的企業,;杜邦和陶氏的現有農業板塊都將一一置入。陶氏旗下擁有全資子公司陶氏益農(Dow AgroSciences);杜邦公司則下轄了杜邦植物保護(DuPont Crop Protection)和杜邦先鋒良種(DuPont Pioneer Hi-bred)兩大子企業。新的農業公司有互補性產品,同時也有多樣化的產品組合,參考2014年的綜合收入規模約在190億美元左右。這家企業將由溥瑞廷直接負責。
第二家企業則是利偉誠主導的材料科技子公司。它涵蓋了杜邦的功能材料業務,同時納入了陶氏的功能塑料、功能材料與化學品、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消費品解決方案(除電子材料)等部門,兩家企業的這類業務總收入約510億美元。
第三家公司則是特種產品,它會把陶氏現有的電子材料業務、杜邦的營養與健康、工業生物科技、防護科技等放入。參考去年收入,該分支的總規模約130億美元左右。
溥瑞廷評價道,兩家高度互補的行業領導者會再次創造出三家強勢企業,從而實現長期和可持續的股東價值,三家公司都會成為具有吸引力的細分市場領袖。
一位業內資深化工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從上述板塊中不難發現:“新杜邦”的核心業務將為農業;“新陶氏”則把重點放在了以大宗貿易、石油為基礎的能源化工領域;特種產品這家子公司中所納入的業務都很不錯,陶氏和杜邦的這些板塊已處于各自細分市場的前列,屬于高增長及高利潤的產業線。
兩大跨國化工企業合并后,可能會引發政府反壟斷部門的審查。不過由于陶氏與杜邦業務的互補性較強,不太容易成為單個行業的壟斷者,因此化工巨擎通過反壟斷審查似乎不算是什么難事。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