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油” “火”越燒越大?
發布時間:2014-10-21 新聞來源:中國油脂網
10月中旬的臺北可謂是燃燒起了一把很大的“火”。“問題油”越鬧越大......
一、“問題油”這把火燒的很大?
事件緣起于臺灣檢方10月8日查獲頂新旗下正義公司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正義公司出品的68項油品被下架,至少波及下游230家食品業者;加上此前油品摻銅葉綠素以及上月的“餿水油風波”,頂新一年食安問題三連爆。燒菜做飯日日離不開的油卻問題不斷,且賣黑心油的還是知名大企業,島內民眾震驚、害怕,繼而轉為憤怒。
抵制頂新的運動迅速在全臺展開。13日,全臺22個縣市通令所屬機關學校停用頂新集團和味全公司的所有產品,就連頂新魏家老家彰化鹿港民眾亦不例外。老街商圈業者發起連署,號召民眾拒買頂新商品,要求臺當局徹查。抵制潮蔓延至大陸臺企。鴻海集團日前發布公告,要求包括大陸富士康在內的集團單位,下架包括康師傅在內的頂新旗下品牌。
16日傍晚,頂新集團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全面退出臺灣油品生產市場”,旗下45年老字號豬油廠正義油品及頂新屏東廠吹熄燈號,并將完全退出味全集團董事會,同時宣布將捐出30億元(新臺幣,下同)成立食安基金。17日,經過4小時的法庭激辯,頂新制油前董事長魏應充被彰化地院裁定羈押禁見。
已與頂新集團合作多年的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基于“高道德”標準,18日決議終止頂新集團提供的獎學金,同樣終止合作的還有政大商學院。
鏈接:名校終止接受“頂新獎學金”
頂新集團爆發用飼料油制作食用油的丑聞后,臺灣各界掀起“滅頂”運動,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18日表示,將終止接受來自頂新集團的獎學金。臺灣大學食科所長表示,所內教授有兩派意見,但最后決定以“最高道德標準”,即日起終止接受頂新獎學金,“不會沒有頂新就活不下去”。臺灣政治大學主秘李蔡彥說,許多教授認為,臺灣政大過去培養出許多ceo,最重視企業倫理,“良心比錢重要”,頂新違背企業倫理,臺灣政大應該終止與頂新的合約。部分參與頂新產學合作的大學生也說,一邊抵制,一邊拿獎學金,會“認知失調”。
二、明知是問題油,還要進口?
據悉,彰化檢方扳倒魏應充的關鍵事證是,一份頂新自己制作的油品檢驗報告,明確指出越南六家油廠的油品(飼料油)“不適合人體食用”,但魏應充看過報告仍決定進口該油品。這份報告藏在頂新的“食品檢驗中心”,不在頂新總公司內。彰化檢方偵辦時,并不知道頂新設有檢驗中心。本月初檢方搜查總公司,一名檢驗中心人員剛好回來,檢方得知后不動聲色,突擊檢驗中心取得這一證據。
彰化檢方指出,3月初,時任頂新制油總經理的陳茂嘉,帶隊到越南大幸福公司查廠,大幸福負責人楊振益全程作陪,讓陳茂嘉等查廠人員看其下屬六家油廠供應的油品,頂新檢驗中心人員采樣帶回逐一檢驗。檢驗人員非常認真,分析脂肪酸、重金屬等成分,將數據寫成詳細的報告,并且對這六家油廠的油品下了“不適合人體食用”結論,檢驗報告送到投資規劃部門整理,最后總結注明越南大幸福公司供應的油品“不合格”。
3月下旬,頂新舉行越南查廠報告項目會議,魏應充親自主持,陳茂嘉和查廠人員都出席,參加會議的高層干部都有這份報告復印件,會后頂新沒要求大幸福公司改善,還繼續采購,采購文件由魏應充蓋章。檢方在聲押庭中,當庭出示頂新的這份報告和項目會議記錄,質疑魏應充“知情且參與”對越南油品的采購。
魏應充承認看過這份報告,但強調他沒去越南查廠,辯稱以為“不合格”是指大幸福的工廠設備與環境;律師也說,魏應充只負責決策,執行由總經理負責。檢方表示,頂新檢驗中心的專業報告不被公司采納,顯見該企業經營者把利益擺中間,把企業良心和社會責任放兩邊,雖然在油廠設檢驗中心,卻成了黑心企業掩飾非法行徑的工具。
食安風波未歇,有輿論質疑當局的行動力。17日,曾任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的蔣丙煌,接掌“衛福部”,他也成為第一位科學界出身的“衛福部”部長。檢調全力偵辦黑心油案件,“立法院”也加快審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草案;“農委會”提出《飼料管理法》修正案也通過初審。若新法通過,未來,業者使用回收油、餿水油、飼料油摻入豬油,最高可罰2億元。
魏應充收押、“衛福部長”易人,民眾的火氣似乎還是未能平息。同時與問題油無關的味全產品仍被全臺抵制。19日,味全在家樂福、大潤發和愛買三大連鎖超市開展促銷活動,但記者看到,買氣依然低迷,到下午貨架上的味全奶制品、果汁等仍幾乎無人問津。
三、如何解決食安問題?
記者走訪臺北吳興街市場,攤販陳先生說:“豬板油原來一斤(臺斤,600克)三四十元,現在漲了一倍,豬肉價格也一路狂漲,賣給客人也不好漲價,只能自己咬牙苦撐。”
食安問題給島內民眾的生活帶來了切身之痛。但也有學者開始在“火很大”的氣氛中理性反思。成功大學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楊永年表示,把食安危機轉化為改善食安制度的轉機,食安問題才會得到有效解決。味全企業工會呼吁,味全與頂新、正義油品無關,盼消費者不要再抵制味全商品,給6000多名員工一條生路。
臺灣《聯合報》18日發表社論稱,在一片“滅頂”的呼喊聲中,希望民眾不要陷入不可自拔的“仇富”與“報復”情緒中。畢竟案件已經進入法律程序,大家應持續關注食安問題的制度化解決,那才是議題的終極核心。否則,打垮一家頂新,還會有其他黑心企業取而代之,那么臺灣的食安問題將伊于胡底?
分享到: | ![]() |
![]() |
![]() |
![]() |
![]() |
![]() |